苍山之下,洱海之源。
这里是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的大理西湖,是洱海的源头和主要补水源之一,承担对洱海补水的重任。
这样的地方,多数人都会觉得是碧水蓝天,山清水秀,与污染无缘,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
该区域原本水质较好,但由于大力发展经济作物,过量施肥,致使水体受到污染。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备,也造成部分生活污水进入湖区造成污染。自2016年开始,此区域有蓝藻出现,局部区域发生水华,整体水质不容乐观。当地负责人说道。
起来的区域却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一群群初生的小鱼游来游去,与围隔外面的浑浊黄水形成鲜明对比。
据悉,这片区域就是江阴双良石墨烯光催化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双良”)的示范区,而水中一排排整齐的网,正是双良的石墨烯光催化网。
双良的“石墨烯强化光催化氧化技术”,于2016年12月通过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国家级鉴定,鉴定评审该技术成果整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在石墨烯强化光催化氧化网的制备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双良开发了水体治理的石墨烯可见光催化网和石墨烯可见光催化石子等产品,具有恢复水体生态自净化的功能,是科学治水的一大利器。
试验区(左)和对比区(右)
据其介绍,利用“光催化自然净化法”,可以实现低工程量、高效能的科学治水。做到不清淤、不换水,原位进行修复,促进水体生态快速重建,恢复水体长效自净功能。
高凡对光催化技术信心十足。“当时选择这个地方也是经过对西湖进行踏勘后选择了相对水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技术是非常有信心的,要做我们就做有难度、有挑战的地方。”高凡说道。
双良利用生态围隔围了11500平米的水域,共铺设光催化网900张,光催化网的面积约为该示范区域水域面积的31.7%,光催化网下挂设一定比例的生物绳,有利于水中微生物的附着,以此进行生态协同来提升水质指标。
据介绍,为了将该试点项目做好,给政府、专家和学界推广使用石墨烯光催化技术提供一个有力的证据,双良光催化还专门聘请了拥有权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项目进行检测,包括治理前和治理过程中,每月提供两次水质采样。
经过一个夏天的治理,除了试验区和对比区感官上的对比分明外,生态调查检测结果也显示,不管是植物、浮游生物等等都比对比区或者治理之前丰富,印证了光催化技术的优良效果。

此外,试验区内沉水植物,虾、螺及鱼类成群,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密度均较布网前有明显增多以及改善,生态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恢复,目前可达到Ⅲ类水,而试验区外蓝藻水华现象基本与往年同期一致。
“自从引进了双良石墨烯光催化技术,这个效果是肉眼可见的,通过第三方机构给我们的分析对比,水体的含氧量等指标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在经过一系列的技术论证后,我们也会积极的向上级汇报,如果上级支持的话,我们会加大这方面投入。”李润荣如此说道。
据悉,除了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外,当地有关部门还将从源头控污抓起,李润荣说:“我们也正在试着引进绿色农作物,并相应的对农民补贴。逐步淘汰一些对化肥需求量大的作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建设美丽中国是当地人民的奋斗目标。
相信在当地相关部门的综合把控之下,配以双良的光催化科学治水方法,大理西湖将会早日恢复往日的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