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借自主研发的吸收式热泵技术,双良是最早实施余热回收清洁能源供热的企业之一,如今旗下的慧居科技是能源综合应用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在每一片城镇建设中,慧居科技都能契合当地资源和用户需求,优化整合传统能源、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通过智慧供热平台,为区域、用户提供能源服务及整体优化解决方案,并且是自带资金、装备、技术来进行运营、管理和服务,为政府解决集中供热所面临的投资、技术及环境难题,为民众提供安全、稳定、环保、智能的供热服务。
要检验一项技术过不过硬,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极端环境中实践,看能否经得起严峻的考验,在极寒地区的呼伦贝尔,双良的供热事业已在那稳健发展,这是慧居科技实力的最好例证。
近几年,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呼伦贝尔地区冬季极低温屡创新低,极寒期延长。2018年进入12月份以来,海拉尔天气温度骤降,平均气温达到零下25度以下,而且出现持续低温状况。供热在呼伦贝尔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大事,这里的供暖期全国最长,跨越秋冬春三季。面对极寒天气,呼伦贝尔双良早已做好充足的准备,全员严阵以待为安全稳定的供热提供有力保障,在这片北纬49°的高纬度极寒地带,双良供暖系统已稳定运行了6年。
新技术为城市带来更多发展空间
2013年3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城市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海拉尔致力于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然而面对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供热的面积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实施集中供热工程以改善民生,但原有的热电公司供热能力有限,再新建一个燃煤电厂政策上已不允许,依旧光靠小锅炉房供暖又会污染到环境。在这两难的境地,专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利用约40公里开外神华内蒙古国华呼伦贝尔发电厂机组产生的余热,来为中心城区输送热源进行供热。双良凭借在余热回收清洁能源供热方面的丰富经验与雄厚实力,与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的框架协议,这项长距离供热工程可以打破原有对热电厂供热范围的限制,增加更多的热用户,初期规划建设一级热水管网长达76.7Km(管槽长度)。

双良的入驻,极大地缓解了海拉尔地区供热紧张和热源不足的局面,同时加快了拆炉并网的步伐,为改善呼伦贝尔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供热工程的不断建设中,呼伦贝尔双良如期实现一个个供热目标,赢得了不少用户的称赞与好评。
在呼伦贝尔双良公司大厅的墙上,挂着两面醒目的锦旗:一面是呼伦贝尔市65023部队的官兵赠予的锦旗“驱寒送暖,心系官兵,服务热情,军民一家”,还有一面是距市区十八公里外万佛寺的僧侣们送来的锦旗“双良热能供热送温暖,可谓是正能量的传递者”。每次看到这两面锦旗都令人倍感鼓舞,同时还提醒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不断改进确保可持续发展
截止至2018年12月,呼伦贝尔双良的主管网管线跨度长度90公里,累计建设换热站72座,并配备了供热系统的监控、通讯系统。目前负责中心城新区河东区、东山组团、市中心文化区以及老城区供热面积累计近800万㎡,供热服务用户达4.7万户。
双良在技术创新中不断推陈出新,首次在极寒地区进行大温差机组试运行,于今年12月8日完成调试并投运,逐步在所有具备条件的换热站引进大温差机组。
大温差机组热泵技术是双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网节能技术,这项核心技术,一方面助力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在不新增热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能源吃干榨净,继续增加40%以上的供热面积;另一方面解决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未来发展供热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热源及管网的输送能力,保证10年内有充足的热源供给,为后续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和集中供热的接入奠定基础。


在极寒地区的供热案例,是双良慧居科技实力的最好验证。不仅如此,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大潮中,双良慧居科技以清洁能源、智慧能源为发展方向,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热力站无人值守系统、北斗管网监测系统、移动互联网收费服务系统等为智能化服务提供保障。通过精细化管理,为政府和地方百姓提供安全稳定、智能环保的供热服务,快速布局三北市场,志在打造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供热产业集群,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贡献。